一、超高純氫氣發生器日常運行維護
水位與水質管理
實時監測水位:通過設備LED背光液位窗觀察水位,確保液位處于上下刻度線之間。長期缺液運行可能損壞電解池芯,需定期補充二次蒸餾水或去離子水,避免使用自來水或含礦物質水(防止鈣鎂離子沉積堵塞電解通道)。
定期更換電解液:每月更換一次電解用水,若使用頻繁可縮短周期。電解液渾濁時需徹底更換,新配置電解液為15%的KOH溶液,加水時注意不超過上水位線。
壓力與流量監控
穩定輸出參數:輸出壓力應穩定在0.4MPa,最大流量350mL/min。若壓力波動超過0.05MPa或流量驟降,需檢查氣路堵塞(如凈化管、液體阻隔器殘留液體或雜質堆積)或電解效率下降。
氣密性檢查:每月檢查氣路連接處是否漏氣,可用中性皂液涂抹連接點,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。
散熱系統維護
保持通風良好:設備周圍避免堆放雜物,確保散熱風扇正常運轉。滿負荷運行時外殼溫度若超過50℃,需檢查散熱系統,防止高溫影響電解效率(一般電解溫度需≤60℃)。
二、關鍵部件維護
電解池芯維護
效率衰減處理:電解池芯效率衰減周期約為1-2年,若產氣量下降或純度降低(低于99.999%),可嘗試清洗。斷電后排空電解槽水,用10%檸檬酸溶液浸泡30分鐘清除水垢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至中性,重新添加電解液。
避免自行拆解:電解池內筒為陽極,機箱為陰極,除電源線外需保持絕緣,防止損壞。
過濾系統更換
變色硅膠干燥劑:前置透明凈化室變色指示劑由藍變紅時需更換,壽命通常為6-12個月(根據使用頻率)。更換時關閉電源,逆時針旋開管體,取出舊濾芯,用酒精擦拭內壁后安裝新濾芯(注意密封圈完好)。
分子篩與濾芯:分子篩建議每更換三次變色硅膠后更換一次;其他過濾材料每2-3個月更換一次。
液體阻隔器維護
定期排液:每月檢查液體阻隔器是否有積液,若氣路帶水需擰開底部排液閥排出液體,必要時用干燥氮氣吹掃氣路。阻隔器中的阻液膜片破損(表現為氣體濕度增加)時需立即更換。
三、長期停機與重啟
長期停機處理
排空與干燥:停機超過7天時,需通過便捷排氣功能卸除氣路壓力,排空電解槽內水,并用干燥空氣吹掃氣路,防止部件銹蝕。
堿液處理:長期閑置時需將堿液全部倒出,用清水清洗后干燥處理,放置于干燥通風處。
重啟前檢查
密封件老化檢查:重新啟用前檢查所有密封圈(如凈化管、電解槽接口處)是否老化,必要時更換新部件。
參數校準:兩級壓力控制(光電壓控+壓力開關)需每季度校準一次,使用標準壓力表連接設備輸出口,觀察壓力開關動作值是否在0.4±0.02MPa范圍內,偏差超過0.05MPa時需聯系廠家調整或更換壓力傳感器。
四、安全與操作規范
安全操作要求
防泄漏與防爆:氫氣是易燃易爆氣體,需定期使用氫氣泄漏檢測儀器檢查連接點和管道系統(尤其是閥門、管道接頭和密封墊)。確保氧氣排放口暢通,防止堿液泄漏。
防火防爆設施:配備氫氣濃度報警器、自動切斷裝置等,定期檢測靈敏度和工作狀態。
操作禁忌
禁止空載運行:通電狀態下液面不得低于液位底線,否則會燒壞設備。
避免頻繁啟停:長時間連續運行或頻繁啟停會增加設備磨損,應合理安排使用時間。
五、超高純氫氣發生器環境與預防性維護
環境控制
保持干燥清潔:實驗室環境需干燥、清潔、溫度適宜,避免陽光直射、雨淋或震動,防止電子元件受潮或過熱損壞。
預防性保養
定期更換耗材:根據使用頻率及時更換干燥劑、過濾器濾芯等易損件。
數據監控與分析:通過監控設備運行數據(如壓力、流量、溫度),及時發現異常并采取預防性維護措施。